统战部(在运行)
 首页 | 部门介绍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无党派人士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学归国人员 | 港澳台侨 | 民族宗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民族宗教>>民族工作>>正文
 

广西十二个民族(瑶族)

文章来源:八桂大地   作者: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31 16:53:10  阅读:

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隋唐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称。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广西的瑶族共有14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在87个县市中, 有69个县市都有瑶人居住。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六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贺县、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大分散、小集中是瑶族分布的特点。

  瑶族自称有“优勉”、“金门”、“布努”、“拉珈”等。他称有“盘瑶”、“过山瑶”、“山子瑶”、“八排瑶”、 “&瑶”、“茶山瑶”、“白裤”等三十余种,解放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的支系较多,有盘瑶、过山瑶、顶板瑶、花篮瑶、白裤瑶、蓝靛瑶、红瑶、八排瑶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由于语言支系复杂,各地语言差别较大,瑶族地区通用汉文或壮文,没有本民族文字。

  瑶族先民,一般认为是秦汉时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或说源于“五溪蛮”。瑶族先民在秦汉时期称为长沙武陵蛮,魏晋南北朝时期称莫瑶,宋以后称瑶。瑶族的宗教信仰因地而异,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也有图腾崇拜;还有些地区信仰巫术和道教。

  瑶族房屋建筑风格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木楼。木楼依山傍水,前低后高,坐落的方向不限。木楼一般分为三层:吊楼下为第一层,用于圈家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存粮食和物品。木楼的建造无须一根铁钉,却十分坚固。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十分舒适。

  瑶族服装常饰以五色丝线的绣花,古有“瑶好五色衣裳”之称。瑶族妇女的头饰最为讲究,其中有“龙盘”形,是把十多米长的绣花巾盘在头上;有“A”字形,是用绣花巾缠绕而成,上窄下宽,再系上各色丝绒线和彩色珠子;还有称为“半月芽 ”形的,是将三块“半月牙”型的银牌置于头顶上……各种头饰不胜枚举。

  瑶族男女的上衣图案丰富多彩,有花鸟鱼虫、几何图案、人物形象……,衣领有圆领、竖领两种,对襟、无扣、系腰带,下身穿长裤、短裤、布片裙、绣花裙等。绑腿是瑶族男子服装中不可缺少的,它既护腿又美观。

  瑶族以大米、红薯、芋头为主食,喜喝甜酒。凡有宾客临门,主人先敬上一杯甜酒。还有一种瑶族女人坐月子时喝的甜酒,它与一般的甜酒不同,煮时需加姜片、红糖和鸡蛋,是很好的滋补品。坐月子的妇女喝这种甜酒,可收到强身补血和恢复健康的功效。

  俗话说:“岭南无山不有瑶”,绝大多数瑶族居住山区,东部有大瑶山,西部有都阳山,南部有十万大山,平均海拔在 500——10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为主,森林以松杉为多,经济作物有桐油、松脂、茶叶、香草、八角、药材等,林副产品资源丰富,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

  解放前,瑶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可分类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如都安、巴马、富川等地;第二类以林为主,兼营农副业,如金秀、龙胜、兴安等地瑶山;第三类地区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如广西西部部分石山区 、十万大山中心地区、大瑶山、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等。这些地区除耕作制度原始、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外,人产大都狩猎和采集经济生活。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瑶族地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基本改变,有的地区已使用机耕和化肥。

  宋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设置土司制度,在瑶山设立”化瑶局”和“高治局”,后来改设保甲制度。瑶山还保存着原始的瑶老制和石牌制,大瑶山的石牌制组织及其习惯法——石牌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民生活财产安全起了一定作用。

  瑶族风俗习惯很有民族特点,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区不同而产生服饰、饮食、居住的差别。近代瑶族服饰式样多姿多彩。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对襟两种。裤子长短不一,以蓝黑色家机布为主。南丹白裤瑶男子空白色灯笼裤,长至膝盖,故称之为“ 白裤瑶”。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长衫长裤,有的穿短衣百褶裙。头缠黑色或白的绣花巾,束腰带,上衣、裙、裤、头巾、腰带均绣彩色花纹。饰耳环、手镯、银牌。大瑶山茶山瑶妇女爱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银板。灵川、融水的瑶族妇女戴一种高耸支架 ,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缨络的帽子,显得高雅独特。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服饰有所变化,青年人穿着多样,既有家机布的民族服饰,也有的确良和毛料做的中山装和西装。

  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林业。食物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喝酒吸烟比较普遍。桂北瑶族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盘旋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有的瑶族腌制熏干的猪肉和牛肉。这些都是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

  瑶族村寨规模小,多则几十户,少则三、五户。房屋多为竹木结构,也土筑墙,上盖瓦片;一般分为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灶房和火堂,后作卧室和客房;在两侧设两门,门为平时进出,一门为便于姑娘和情人谈情说爱进出;正面开设大门,是婚丧祭祀时人出入之门。

  瑶族家庭组织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以族外婚为主。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同意,要收一定数量的聘礼金。招郎入赘的习俗较普遍,南丹等地瑶族舅权很大,外甥女只有在舅父无子时,才能嫁给别人,但娉礼由舅父收领。

  瑶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盘瓠传说》、《密洛陀》神话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生活气息。《密洛陀》是着名的创世史诗;《盘王歌》展现了民族历史和文化生活的广阔画面;汉文手抄本《评皇券牒》则记述了民族起源、迁徙、耕种等内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瑶族是热爱唱歌的民族,不论男女和,都喜欢唱歌。《盘王歌》是瑶族长歌代表作,全歌达万行,形式不拘一格。还有《密洛陀》古歌、甲子歌、信歌等,瑶族信歌是以歌代信。长鼓舞和铜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瑶族民间工艺美术有挑花、 刺绣、织锦、腊染等,工艺精巧,历史悠久,颇负盛名。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部分是属苗语支,少部分属壮侗语族。瑶族一般以自己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由于长期和汉、壮、傣民族杂居,瑶族人民都会说汉话,有的会讲壮话和傣话。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创造了瑶文,目前正在试行。

  瑶族人民反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史不绝书。明代广西大藤峡和广东罗帝地区 的瑶族人民坚持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长达二百余年。清代道光年间在湘南爆发了赵金龙、蓝正西半球、雷再浩领导的三次瑶民起义。1933年桂北瑶民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声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瑶族人民的斗争有了新的发展,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瑶族人民参加了左右江的革命斗争,战争和解放战争,瑶族人民在参加和支援民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广西瑶族地区先后建立了金秀、都安、巴马、富川、大化、恭城六个瑶族自治县。在散居的瑶族地区建立了瑶族民族乡,瑶族人民充分享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1978年以后,在民族的方针指引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的、迅速的发展。


 
红瑶

白裤瑶

 

上一条:广西十二个民族(仫佬族)
下一条:广西十二个民族(仡佬族)

关闭

 
尚无内容。
-更多-

广西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广西南宁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行政办公楼四楼
电话:0771-3232141     邮编:530004    Email:
gxut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