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部(在运行)
 首页 | 部门介绍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无党派人士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学归国人员 | 港澳台侨 | 民族宗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民族宗教>>民族工作>>正文
 

广西十二个民族(苗族)

文章来源:八桂大地   作者: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31 16:32:00  阅读:

 

苗族 

    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广泛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海南、湖北等地。目前全国苗族人口738.4 万人,广西苗族人口43万人左右。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四个自治县,其余则散居于资源、西林、融安、南丹、都安,环江、田林、来宾、那坡等县(自治县)境内。

   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各地区文化和生活习俗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过去曾有很多自称和他称。在广西,苗族自称 “木”、“蒙”、“达吉”,他称有偏苗、白苗、红苗、花苗、清水苗、栽羌苗、草苗等。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广西苗族的聚居地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盛产杉、松、杰、栎等优质木材和油茶、油桐、果树等经济林,还出产香菇、木耳、竹笋等土特产,以及灵芝、黄精、茶辣、女贞子、首乌和蜂蜜等药材。地下则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铁、锡、锑、磷、石棉、水晶等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黄帝时的“九黎”,尧、舜、禹时的“三苗”,中时的 “荆蛮”(亦称“南蛮”)与苗族来源有着密切关系。公元前三世纪,苗族居于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其后溯沅江而上,进入湘、 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武陵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与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统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其中一部分不断向西南迁徒,唐宋时期进入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到明末清初,广西南丹、隆林等地都有苗族居住。

   广西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有大有小,小者几户,大者几百户,房屋一般为“上人下畜”的“干栏”吊脚楼楼或三开、五开间的平房。这又以木件组装,顶上盖瓦的吊脚楼最富特色。

  苗族以传统的稻作农业为主,林、牧、副、渔及工业水平也较高。饮食方面,普遍以大米为主食,喜欢饮酒,爱酸辣食物。服饰方面,服装面料、颜色、款式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可分为5大类型480余种。各种首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刺绣工艺应用广泛,技艺高超,针法多变。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黄帝时的“九黎”,尧、舜、禹时的“三苗”,中时的“荆蛮”(亦称“南蛮”)与苗族来源有着密切关系。公元前三世纪,苗族居于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其后溯沅江而上,进入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武陵种子,与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统称为 “武陵蛮”、“五溪蛮”。其中一部分不断向西南迁徒,唐宋时期进入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到明末清初,广西南丹、隆林等地都有苗族居住。

  广西苗族居住的地区属亚热带山区气候。气温宜人,雨量充沛,圭壤肥活,盛产杉、松、杰、栎等优质木材和油茶、油桐、果树等经济林,还出产香菇、木耳、竹笋等土特产,以及灵芝、黄精、茶辣、女贞子、首乌和蜂蜜等药材。地下则蕴茂着较为丰富的铁、锡、锑、磷、石棉、水晶等矿产资源。

  融水苗族自治县解放前夕还保存着原始氏族社会组织残余的“寨老”制度和“竖岩”会议制。大约在唐末宋初,苗族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宋朝在苗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制度,明朝建立土司制度。清进康熙、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民国年间设“团”,“局”和“保甲制度”。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因徒频繁,居住分散,造成各地语言词汇的较大差异,形成了几种方言和土语。部分苗族有自己的文字,如“坡拉字母苗文”(俗称“老苗文”),现仍在川、黔、滇部分苗族中使用。另一部分苗族文字已失传。

  广西苗族村寨有大有小,小者几户,大者几百户,房屋一般分“上人下畜”的“干栏”楼和三开或五开间的平房。

  苗族家庭多数一夫一妻制。若夫妇久婚无子女,经女方同意,男方可娶二妻(妾),妾之地位与前妻平等。中年丧偶可再婚嫁。男女青年恋爱自由,结婚要征询父母的意见,若父母反对,则采取私逃的办法。有些地方至今还有“姑舅表婚”的近亲结婚现象和不落夫家习俗。

  桂北和桂东北土山区的苗族人民以糯米、大米为主食,杂以玉米、小米、红薯等。桂西石山区的苗族则以玉米为主食,拦以大米,荞麦和南瓜。苗族喜食酒、辣椒、酸菜。桂北苗族喜欢腌制酸鱼酸肉,每天早午餐有“打油茶”的习惯,桂西北的苗族喜爱腌制辣椒骨和做豆腐霉。

  苗族服饰,男子除了头缠包头巾、身穿麻布衣、束奇妙带外,其余与壮、汉族相同。妇女的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便装一般为大襟右衽衣,衣长齐腰,下穿百裙或宽阔短裤。裙的长短不一,有的裙长过膝,有的仅及膝盖,有蓝靛色、青蓝色、黑色和白色等。盛装华丽厚重,布料精选,领边、襟旁、袖口等显眼处无不镶有挑花刺绣的花边。姑娘盛装时头上插银簪、银花,带项链、项圈、胸牌、耳环手镯等多种,显得美丽多姿。

  苗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多神。以神灵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苗族丧葬有简有繁,一般实行土葬。

  苗族除有春节、中秋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如:苗年、吃新节、中元节、芦笙节、跳坡节等。节日和联欢会除有丰富多彩有的活动外,无不包含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和谈情说爱的内容。

  苗族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有故事传说、寓言、谚语和歌谣,神话故事有《灯花》、《龙牙颗颗钉满天》等。苗族的舞路,多用芦笙伴舞,故统“芦笙舞”。广西苗族地区还流行爬午、跳雷、鸟枪射击、摔跤等传统体育活动。民间乐器有芦笙、铜鼓、唢呐、洞箫、苗笛、月等。手工艺有挑花、刺绣、蜡染、编织,工艺精美,颇负盛名。

 苗族个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贵州苗族人民在张秀眉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起义,融水元宝山周围的苗族人民参加了战斗。1916年,隆林一带的苗族人民在苗族妇女杨刚奶的领导下,联合当地的壮、彝等族人民起来反抗封建军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苗族人民积极支援参加了战斗。

  建国以后的1952年11月26日广西建立了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1966年改名融水苗族自治县,还在其它苗族地区建 立了若干苗族乡,实现了苗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经过土地改革,逐步改变了苗族地区“刀耕火种”的落后面貌。尤其是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业、林业和其他多种经营得到了迅速发展,交通、文教卫生事业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苗族山区每个乡都通汽车。过去广西苗山被称为“瘴疠之乡”,医药卫生条件极差,现在县有医院、乡有卫生所、村有卫生室。勤劳而勇敢的苗族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建设家乡、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广西十二个民族(回族)
下一条:广西十二个民族(彝族)

关闭

 
· 致广西大学归国留学人员的倡议书
· 致全校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倡议书
-更多-

广西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广西南宁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行政办公楼四楼
电话:0771-3232141     邮编:530004    Email:
gxut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