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部(在运行)
 首页 | 部门介绍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无党派人士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学归国人员 | 港澳台侨 | 民族宗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无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人物>>正文
 

耕耘蔗糖 收获甜蜜——记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刘慧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11-06 09:37:35  阅读:

 

与其说与刘慧霞老师的交流是一次采访,不如说是我们有幸听了一堂精彩的人生成长课。字字是激励,句句是启迪,使我们受益匪浅,受用很多。她是平凡的,更是崇高的,说她平凡是因为她朴实真诚,乐观实干;说她崇高是因为她朴实背后那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认认真真的学者教诲,眷眷润物的慈母情怀和收获季节的累累硕果。

就是这位平凡而崇高的教师、不知疲倦的耕耘者、在知识殿堂里淡定从容的学者,26年如一日,在教学科研这块神圣的土地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辛勤奉献,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广西的制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如今的 教授虽是花俏枝头、桃李芬芳,但在荣誉和成就面前,老师从没有满足于现状,更没有停止于奋斗。

“作为一名老师,我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作为一名专家,我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做一棵常青树。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要在享受工作中享受生活,要从一个新的起点迈向另一个新的高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74年高中毕业时,刘老师虽然胸怀理想和抱负,也只有上山下乡这唯一的选择。三年半的林场工人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更激发了她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刘老师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成功圆了大学梦。

1982年,刘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二系制糖工程专业,从此以后,她就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制糖也成了她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糖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国家战略物资之一,更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糖料种植和制糖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广西已连续13年蔗糖产量占全国总糖产量的55%60%。进入二十一世纪,制糖企业人才断层日益明显,企业急需技术及管理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这就要求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糖业师资队伍。刘慧霞老师认为,作为制糖专业的骨干教师,肩负着培养大批高水平的制糖专业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19821 到现在刘老师一直在高校担任制糖工程专业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2001年取得教授职称,刘老师一路扎扎实实地走过来。26年来指导了13制糖工程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13制糖工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刘老师个人在教学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二度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三次获得广西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1991-19931997-1999 获得广西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989-19931997-20012001-2005年获得广西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1993年获得广西自治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2001年获得广西自治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2005年获得广西自治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丰硕的教育成果背后正是刘老师踏实耕耘,不懈努力的结果。刘老师说:“我追求的是对学生负责并对社会有所贡献。”

说到 老师为什么获得这么多的教学成果,还要从80年代说起, 老师一直担任制糖工程本科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长期坚持在指导学生下工厂实习中,带领学生帮助企业完成生产技术诊断、工艺指标优化工作。在实 习中刘 老师始终把解决制糖企业的生产技术难题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广西甘蔗制糖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生产过程出现技术问题较多,有高校师生的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而企业自然敞开大门欢迎实习师生,不但为实习提供便利,还免收实习费,提供加班费,为深化实习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这样一方面,学生在实习中为工厂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工厂实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一种责任心的驱使下, 老师带领年青老师年年坚持,将生产实习与服务糖厂相结合,使制糖专业学生实习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学风气,同时也使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授所指导的80年代的毕业生现在大多都已成为广西区内制糖行业的骨干或领导。从1998年暑假开始, 老师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课题研究,主持设计本科生科研训练培养程序,组织制糖工程专业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初步的科研训练。每年寒暑假、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安排学生进行科研训练,逐步建立了学生的科研梯队。通过以科研项目带动,实施本科生科研培训程序,构建了制糖专业学生科研实践训练平台。使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正是这样持之以恒对培养制糖专业人才的努力。使 老师领导的团队获得了2005年广西自治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正如 老师所说:“奉献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经过多年的积累,她对糖厂生产技术诊断应用自如,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生产技术问题,可为企业提出工艺技术优化方案。她把这种积累的过程看作是一种享受,同时认为这也体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价值,如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就是一个怎样做人的问题。虽然有困难有挫折还有苦和累,但这就是生活,从创造中享受苦与乐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精神这种东西会影响大批学生,也会更好地回报社会。

执著耕耘 春华秋实

刘慧霞 老师深知,培养人才不但要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研活动促进教学提高,所以 老师一直把教学和科研看的同等重要。 老师不但在教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执著的科研精神也使 老师在科研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1982年刘老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制糖工程专业。那时就开始了老师所热爱的制糖科研工作,从那时至今老师在制糖行业一干就是26年。勤奋上进的刘老师1985年还参加了制糖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1995年和200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至2002年刘老师担任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与制糖工程学院副院长,曾多年担任制糖工程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本学院的项目研究工作。科学研究是一项创新性非常强的工作,它要求能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同时它又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艰辛的探索。在此期间刘教授主要从事天然溶液的分离里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制糖清净理论与新技术、糖汁钙盐和S残留影响因素与机理、糖品色素成因与防除、糖厂节能降耗理论与技术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在制糖工艺技术优化和糖厂生产技术诊断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工作。具体来说,刘老师1997年主持完成了广西区科研项目“糖汁增稠过滤技术及其设备研制”,获得国家科研成果证书,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1年主持完成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糖汁清净中酸的α-pH曲线对清汁钙盐量的影响机理研究,项目评定为优秀。在这五年的辛勤工作中,刘老师不仅为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对推进了整个制糖行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她在科研及糖厂横向技术服务中已有了深厚的积累,能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具有开拓新研究领域的能力。近年来针对制糖工业废液污染环境的现状, 老师一直考虑糖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她强烈意识到制糖业仍存在高消耗和低效率的状况,糖业清洁生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具有重大意义。如何通过清洁生产,在原料、水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有害物排除,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方面推进科技进步,是很有挑战的科研课题,也是她一直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糖蜜酒精业是广西流域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COD)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糖蜜酒精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可修复四江河流水质,保持水系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可保证广大民众身体健康,创造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1年开始, 教授将主要精力投入研究高浓度有机废液有用资源分离回收与综合治理技术、糖蜜酒精净化废液比例回用技术、糖汁清净理论与新技术等科研项目工作20055主持完成广西科技攻关项目 “糖蜜酒精废液回用技术研究” “糖蜜酒精废液有用组份回收技术和设备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此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65月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珠江水系广西流域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 子课题工作,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20064月支持完成了广西科技厅“发酵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的设备研究”项目工作。200612月, 教授被国际糖业科技协会授予“糖业科研杰出贡献奖”,担任主持人之一的《四江流域重点污染治理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项目荣获2006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在这众多的成就面前刘老师从来没有满足,老师现在仍然干劲十足、精神饱满。出生在50年代的刘老师已经是一位走过半个世纪的制糖行业的专家,但是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让我们清晰地感觉到刘老师特别年轻,她有年轻人的心态,年轻人的朝气,更有像年轻人一样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刘老师认为人生的奋斗是无止境的,也许老师已经到了安享生活的年龄,但她觉得只要能不断奋斗在她所热爱的科研教学中,那就是最大的乐趣,只要能奋斗就是收获,收获就是一种享受。就是这样一位奋斗不止的老师,如今又做出了要到美国作访问学者的决定。我们也祝愿刘老师越走越好。

幸福家庭事业谐音

作为一位学者, 教授毫无疑问走在了制糖行业的前列;作为一位教师, 老师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人民教师;作为一个母亲, 老师更是教子有方,培育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儿子。她的儿子不仅体育成绩优异,文化课成绩更是出类拔萃,在高考中以名列广西前茅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与科技专业录取,并且于今年拿到了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提到对儿子的培养, 老师强调了树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有计划的学习,才是高效率的、有目标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及丈夫的以身示范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作为妻子, 老师也是一位称职的贤内助,对丈夫的工作全力支持,家庭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共同克服困难,家庭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且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考取全重点大学。正是由 于刘 老师家庭出色的表率作用,在2003年,被光荣地评选为南宁市城北区“十佳”五好家庭。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对 老师家庭的高度认可,他们这种共同学习,共同克服困难的家庭风气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又请 老师谈到了自己在奋斗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 老师谈到了科研环境与教学环境。可能有时候会有趋利风潮,会有利益冲突,个人也会会有痛苦的时候,但是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想办法保持自己心灵的一块净地,同时学会原谅和理解。另外要想办法开拓自己新的领域,让自己与众不同。不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科研能力方面, 老师都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去开拓自己的另一片天地。要享受不去追求而快乐不容易,但是也不能让这些东西困扰你的生活。学会自我调整很重要。其实,做事情去摆脱,实际也是做人的道理。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心灵灿烂起来。同时,这种过程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例如自己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在这种积累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年轻时候的辛苦是值得的。“当你回顾这几十年走过的岁月时,你感到自己是充实的,是有收获的,你的付出就是有价值的。”看到 老师上那依然年轻的笑容,我们都被她的那种沉浸被感染了。与 教授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就要结束了,我们却分明感到交流才刚刚开始,我们被 老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鼓舞着。我们越来越感到她更像一位智者,给我们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谈到对今后的设想, 老师表示自己要在不断挑战自我中完善自我。“到了我这个年龄,不要过分唠叨学生,要跟学生保持亲近感,不要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争取做一棵常青树。”(程 博  秦宝艳)

上一条:全国上亿亩农田用这水稻品种--记莫永生教授
下一条:一瓣心香绕绿城——记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雄民教授

关闭

 
· 致广西大学归国留学人员的倡议书
· 致全校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倡议书
-更多-

广西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广西南宁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行政办公楼四楼
电话:0771-3232141     邮编:530004    Email:
gxut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