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广西大学组织前身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广西大学小组”,由法语教授丘辰和衷至纯等创建于1934年,是农工党在广西的第一个党组织。1935年成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广西大学支部”,丘辰任支部主任,成员有杨溪如、衷至纯等。1941年,支部主任为法语教授丘辰,成员有杨溪如、潘祖武、衷至纯、雷瀚和葛怀诚。他们的活动主要是利用讲课之机,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不抗日,宣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1944年秋,日寇入侵广西,广西大学从桂林迁往贵州榕江,农工党成员分散。1946年广西大学迁回桂林后,农工党成员只有杨溪如、衷至纯、梁精华等人。
1949年11月桂林解放后,在农工党桂林市委主委朱清烈的帮助下,1950年初正式成立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广西大学支部,杨溪如当选为支部主委,成员有丘辰、梁精华、黄现皤、王弋丁、刘恍、蒋 纲、余克缙、吴澄华、杭维翰、唐松青等。
前广西大学部分1952年——
1952年3月,广西大学中共党支部为了做好统战工作,派中共党支部宣传委员罗敏兴、团支部书记李建超、团支部支委曾义春、林士杰等参加农工党支部的活动。
1953年,广西大学撤销,农工党成员调往各地,广西大学农工党支部不复存在。
1958年重建广西大学后,农工党支部也重建,成员有杨溪如、杭维翰、余克缙(1956年参加中共、交叉党员)、蒋纲、肖达文、唐松青等。由杨溪如担任支部主委(兼农工党南宁市委副主席、区委会常委)。原农工党成员的李建超、曾义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担任校系党政领导,于1980年后退出农工党。
1962年,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改选,由杭维翰任支部主委,肖达文任副主委。
1978年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重新恢复组织活动,由杨溪如任支部主委。
1980年,由于杨溪如工作繁忙,改由蒋学滪任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主委(兼农工党区直工委主委、区委委员)、唐松青任副主委。
1985年3月,支部改选,蒋学滪仍为主委。陈南清任副主委。1987年1月广西大学支部由陈南清任主委、黄宇中任副主委、吴维昌任组织委员、黄宇中兼任宣传委员、李庄任委员。
1988年6月,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换届改选,陈南清当选为支部主委,黄宇中为副主委,李庄、王承交、尹维真为支部委员。
1989年,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的尹维真、吴维昌、陈耀坤被评为先进党员。
1991年7月,广西大学农工党支部换届选举,陈南清连任支部主委,黄宇中任副主委,李庄、沈炜良、黄培玉、俞桂萍为支部委员。
1992年3月,农工党广西区委会成立“科技文教工作服务领导小组”,黄宇中任副组长。同年6月,杨溪如、李庄为农工党广西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李庄当选为广西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994年7月,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换届选举,沈炜良当选为支部主委,陈南清为副主委,李庄、黄培玉、俞桂萍为支部委员。
1995年3月,由广西大学统战部牵头,并与广西大学农工支部联合开展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款活动,筹款人民币二万多元。广西大学在全国是响应农工党中央倡议的首个单位,农工党中央特意向广西大学党委赠送了镜屏。
1996年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先后获“农工党成立65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歌曲演唱”三等奖。
1996年农工党广西区委会授予广西大学支部先进支部称号。陈南清、俞桂萍、李庄、沈炜良同志获先进党员称号。
前广西农学院部分1952年——
1952年,农学院脱离广西大学,成立广西农学院。
1954年,农工党广西农学院支部成立,院长孙仲逸,农学系主任周百嘉、总务长胡少波、林学系主任蔡灿星等著名专家教授均为农工党党员。由孙仲逸任主委。
1988年5月,农工党广西农学院总支部成立。主委陈传铭,副主委张玉彬、孙嗣雍,委员邓华才、吕曼琪、罗文质、程仕品。总支下设三个支部,主委分别由邓华才、吕曼琪、罗文质担任。
1991年广西农业大学总支改选,主委季绒倩、副主委张玉彬、何介中。第一支部主委邓华才,第二支部主委吕曼琪,第三支部主委庄启林。
1994年农工党广西农业大学总支换届改选,主委季绒倩,副主委何介中,委员邓华才、庄启林、陈茂金。
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部分1997年——
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广西大学,原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共有党员28人,原广西农业大学总支共有党员53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51人。同年12月沈炜良当选农工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8年6月18日,原农工党广西大学支部与原农工党广西农业大学农工总支合并,召开了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第一次党员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基层委员会。季绒倩当选为主委,沈炜良、谭世俭为副主委,沈炜良兼秘书长,邓华才、庄启林、何介中、陈汉忠、俞桂萍、蒋世琼为委员。同年,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被农工区委会评为先进基层组织。
2001年12月22日,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基层委员会。沈炜良当选为主委,谭世俭、庄启林为副主委,蒋世琼为组织委员,吴炳贵为宣传委员,蓝莉荣为秘书。基层委员会下设三个支部委员会,第一支部主委为蒋世琼,第二支部主委为庄启林,第三支部主委(退休支部)主委为蓝莉荣。
2002年1月7日,著名教授余克缙去世,享年102岁。后来著名教授、老党员肖达文、蔡灿星、金孟肖等先后去世。
2004年6月17日,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并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基层委员会。沈炜良为主委,谭世俭、庄启林为副主委,张君成为组织委员,蒋世琼为宣传委员,王爱勤为文体委员,蓝莉荣为咨询委员。基层委员会下设三个支部委员会,第一支部主委为蒋世琼,第二支部主委为庄启林,第三支部主委为蓝莉荣。
同年,农工党广西大学委员基层委员会被农工党区委会评为2004调查年先进基层集体。
2005年,农工党广西大学委员基层委员会被农工党广西区委会评为先进基层组织。沈炜良、庄启林、蒋世琼、蓝莉荣被农工党广西区委会评为先进党员。沈炜良被农工党中央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07年12月石德顺当选农工党中央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沈炜良获自治区政协优秀提案奖。陈家权参加挂职锻炼,时间一年。
从2003年开始,深入开展“做老一辈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传承者,做巩固和发展政治交接成果的实践者”为主题的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委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座談会,请老党员陈传铭、区委会领导彭钊主委、秦汉武作辅导报告,讲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历史、讲广西大学的农工党史,进行联谊活动,参观展览,骨干党员、基层干部、新党员参加各种培训等,党员的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基层委员会每年向农工区委会提供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二篇,均被采纳,并成为区政协的提案,有些还成为区政协的重要提案或重点督办提案。区政协委员每年向区政协提供大会书面一篇,提交提案、社情民意十多份。
季绒倩为自治区第五、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南宁市城北区人大代表,南宁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农委副主任,八届农工党区委常委
李 庄为自治区第七届政协委员、第八届政协常委
石德顺为自治区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九届农工党区委常委
沈炜良为自治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谭世俭为自治区检察院特约监察员,九届农工党区委委员
石德顺、冯 健为广西统一战线专家百人团成员。
至2008年6月,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共有党员78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