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民主党于1930年8月9日由邓演达先生创建,至今已建党80周年。为了纪念邓演达先生,农工党中央与中共惠州市委、市政府商定,在广东省惠州邓演达的家乡建立“邓演达纪念园”。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广大党员们积极响应农工党中央的号召,为邓演达纪念园募捐,邓华才等24位党员共捐献1460元捐款,为邓演达纪念园的筹建尽了一份力。
捐款名单:
一支部
姜伯乐 50元;沈炜良50元;李庄50元;黄时海50元;尹维真50元;陈南清50元;蒋世琼20元;张燕10元;欧阳枚10元;付强10元;黎良新10元;小计:360元
二支部
谭世俭100元;庄启林100元;张君成50元;王爱勤50元;农友业50元;周妮霓50元;欧阳恕50元;王怡50元;石德顺200元 小计:700元
三支部
邓华才200元;季绒倩100元;兰莉荣50元;赖传雅50元;小计:400元
农工党广西大学基层委员会2010.4.27

邓演达
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军 衔: 中将
生 卒: 1895年-1931年
军 职: 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主席团成员
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
邓演达(1895—1931),又名策成、仲密,字择生,化名石生登,广东惠州客家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1911年随广东革命军北伐。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国民党左派。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 “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指挥攻克武昌。曾被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力主东征讨蒋。民国16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邓演达流亡欧洲。11月1日,与宋庆龄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的宣言》,声明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1930年5月回国,8月,在上海格罗希路大福里(今延庆路29弄1-21号),将民国16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总干事,企图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9月1日创办和主编《革命行动》,主张在中国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宣传反帝反封建反蒋。11月在上海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联系黄埔各期同学,策动反蒋。1931年积极筹划反蒋军事行动,1931年下半年,蒋介石重金收买陈敬斋,秘密逮捕和杀害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总负责人邓演达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12月19日宋庆龄为抗议杀害邓演达在《申报》上发表《宋庆龄之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年后,在周恩来的亲自干预下,这起谋杀案才浮出水面,叛徒陈敬斋终于受到严惩。
遗著有《邓演达文集》等。
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邓演达列为“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