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部(在运行)
 首页 | 部门介绍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无党派人士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学归国人员 | 港澳台侨 | 民族宗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无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人物>>正文
 

一瓣心香绕绿城——记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雄民教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11-06 09:32:38  阅读:

 

在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提到副院长刘雄民师生们无不交口称赞:他平和谦让、乐于助人;他执著于自己的追求,潜心于教育科研事业。

我们在刘雄民的实验室见到这位大家称赞的副院长,实验室没有想象中的嘈杂零乱,而是很简洁干净,还弥漫着一股清香

少年:逆水行舟破重浪

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那一场浩劫,南宁也不可幸免的受到冲击,那是刘雄民坎坷的少年时代。在区直机关工作的父亲被下放到基层,全家的生活被彻底打乱。1973年,十三岁的刘雄民只能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在位于邕江南岸的沙井公社仁义村小学教书,与南宁第十二中学隔江相望。在当时,只有非农业户口的孩子才能进入市区读书,因此能进入十二中读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由于母亲的关系,他和另外十几个同学一起踏入了市十二中的校门。

但那时,邕江上还没有桥梁,要渡江,全凭一叶简陋到不能挡风遮雨的小木船。俗话说“隔河千里远”。只是几百米宽的江面,每次划船渡江都要耗费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特别是夏天洪水上涨的时候,渡江就更加艰难了。在这段季节里,要想准时到校上课,就必须赶上第一班早船。而第一班早船的开船时间一般是早晨六点半左右。为了赶船,刘雄民每天六点钟就要起床洗漱,匆匆扒两口泡饭就离家。尽管如此,刘雄民每个学期还是有几次旷课迟到,因为每年总有几天刮大风下大雨而不能行船的时候。

小小邕江,就这样承载着一个少年上学求知的梦想。渡江上学,虽然给刘雄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却也使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磨练了他的意志。对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来说,渡江的生活,刚开始会觉得很厌烦,当他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之后,反而会将它转为一种乐趣。特别是降雾的日子,江面上烟波浩淼,能见度极差,又没有指南针指路,船工不肯划船。而等日出雾散,肯定要迟到的,于是他和几个同行的同学只能自己划船试试。但因为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往往是船划到江中就在打转,两头到不了岸。船上人干着急,但谁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有时候好不容易看到了岸边,仔细一看,却是原来开船的地方。大家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倒也把划船的劳顿驱散了。等到日出雾散已经是八、九点钟了,渡了江,大家下了船就一溜烟跑向学校。

这些小插曲并没有能给刘雄民的求学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在那个知识贬值的年代,学校的教育都提倡“学工”、“学农”、“学军”,大搞批判,很多人并不明白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在刘雄民懵懂的心里,也仿佛这雾中行驶的小船,不知道要开往何方。幸好有母亲的影响和教育,刘雄民自小对读书就很自觉,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等到那场革命烟消雾散的1976年,刘雄民也上高中了。

1977年,国家恢复高等学校文化考试制度。上大学要考试了。这个消息像一阵春风吹到校园里,一个响亮的声音在刘雄民的心头:考大学!由于成绩名列前茅,刘雄民很快被分配到所谓的“快班”进行强化学习。在快班里,每个人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很认真的学习,都希望自己成为胜利者,刘雄民也不例外。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成绩优异的刘雄民与另外5个同学有幸提前参加高考。由于经验不足,这几位首试牛刀的学生都没有考上线,但这次练兵不仅使他们得到了锻炼,还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应试心理基础。

1978年,满怀信心的刘雄民厉兵秣马准备迎考。但是好事多磨,在考试来临期前的两个月,他突然病倒了,断断续续地发烧住院,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没有能正常到校学习。等到身体有所恢复,已经是临近考试。这场病消磨了原来的信心,自己头脑里还有多少东西,心里都没个低。只能像当初划船一样,碰碰运气了。

遗憾的是,运气当时并没有如期来临,成绩仅勉强上线,没有被录取。而在同一届的考生中,有20人考取了高等学校,而上一年一起参加高考的5位“战友”都被录取了,其中4人进入重点学校。面对同学们的成功,高考的落榜,对刘雄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看着同学们领着通知书时喜悦的身影,刘雄民只能在家暗自流泪。

看着儿子黯然伤神的样子,母亲心里也不好受。但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母亲深深相信儿子的能力。她以理解的心情去鼓励儿子:“这不能怪你,你是尽了力的。身体不好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明年再努力一下,一定能考上。”——母亲的话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刘雄民那黯然的心灵,但毕竟还是底气不足。高考录取完后不久,很多技工学校开始在招生。看着身边很多成绩不错的同学都去报名了,刘雄民心里也痒痒的。但是想法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最终,刘雄民还是听了母亲的话,没有去读技校。

每当回想起往事,刘雄民都很感激母亲。他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就是他雾中行船的领航人。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刘雄民辗转很多地方补习。但最终还是回到母校插班学习。经过较为系统的学习,终于考取了南京华东工学院化工学院。

青年:孜孜不倦勇探索

如果说中学时代的刘雄民是雾中前行的小舟,那么青年时代的他就是直挂云帆的大船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所应该做到的。”此时,步入大学殿堂的刘雄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能力和自己进取的目标所在。他非常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能有多大作为。他喜欢化学,喜欢化学那种神奇的物质创造力。于是在本科学习结束后,刘雄民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自由的生活使他能够在自己喜爱的专业上开展大量的研究。这个时期也是刘雄民思想和人生成熟的时期。他一边苦读,一边做导师的实验助手,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扩展了积累,还在实践操作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得到导师的高度赞赏。

在读大学期间,命运为他的人生安排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缘。由于刚恢复高考,师资力量不足,英语老师还比较紧张,于是他们被安排去学习日语。这个奇妙的机缘为他日后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经受了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教训后,刘雄民更加注重身体的锻炼。他知道要持之以恒地做研究,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南京的天气比较特殊,对一个南方人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因此,从本科到研究生期间他都注重锻炼身体。良好的体魄终于支持他走完了在南京7年的学习路程。现在,他还保持着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他的弟子们也注意培养锻炼的意识,常带领他的弟子们开展各种球类比赛活动。在刘雄民的实验室中有一条不二的原则“安全第一,成果第二”。他不仅对自己的学生严格要求,更注重人文关怀。

1986年,刘雄民硕士研究生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被分配到广西化工研究所工作。在研究所工作了一年多,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他考取了南京华东工学院化工学院含能材料工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再次走进校园,他非常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在读博士期间,他非常喜欢自己的研究方向,注重对专业资料的搜集,主动关注国际科技发展动态,尤其关注目前该专业的研究动态,对化工学科古今中外的发展都了如指掌。19913月博士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回到南宁工作。家乡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让他发展自己的事业,家乡有熟悉的人民可以让他更自由的开展自己的事业。对家乡强烈的归属感驱使他想要早日归来。于是,带着更精湛的专业水平,他回到了广西大学化工系(今化工学院的前体)工作。第二年,32岁的他就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并于同年9月组建精细化工实验室,成为广西大学精细化工研究的骨干力量。

回到家乡的刘雄民没有辜负家乡对他的期望,他积极寻找与家乡相关的契机,迅速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力求所学能为推动家乡的经济有所用。当时,许多山区的父老乡亲为了尽快脱贫致富,纷纷种植八角、桂肉等,使林业化产品价格下跌,很不利于经济的均衡提高。为了稳定林业产品的价格,提高其附加值,刘雄民决定致力于广西天然香料、药物和色素的开发利用,质的分离工程,以及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和应用。为了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带领研究生到广西林科院进行实验研究。为了早日完成任务,这群年轻人铆足了劲,吃住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日夜进行实验。当他们出色的完成了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部委三项课题,取得丰硕成果的时候,他们深切的感受到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这对于刘雄民,尤其是他指导的研究生、本科生队伍来说,都是极大的激励。他的弟子们现在也正在我国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刘雄民的成绩显著,1994年他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广西大学精细化工学科的带头人。

目前,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化工学报》、《现代化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广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壮年:远渡重洋,教学相长促交流

1994年,刘雄民作为交流学者,赴日本政法大学和日本国立消防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员。日本国立消防研究所汇集了世界各国优秀的青年化工专家,使刘雄民的视野极大的开阔。他拼命的吸收这自由的空气,虚心学习,忠厚正直,科学态度严谨,理论基础扎实,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在完成自身研究深造的同时,也为日本国立消防研究所的课题研究中心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得到导师的赞赏与挽留,更是深得日本同行的好评。在研究结束的时候,日本的繁华与优越没有留住他的归心,而是匆匆赶回了国,继续开展国内的课题。

在这之后,刘雄民又先后到日本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新科学系和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进行留学研究。

1996年第一次回国之后的十年间,刘雄民在广西特色林产化工领域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项目2项,广西科学基金4项,广西科技攻关项目5项,广西教育厅项目1项,林业厅项目2项,其他项目3项。主持完成和通过技术鉴定的重大项目5项,其中,有1项被专家组评为处于国际领先项目,有4项被评为处于国家领先项目。作为第一发明人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十篇。

刘雄民不仅自己走出去学习探索,还积极的把国外的专家技术引进来。自1994年以来,他先后邀请了日本著名大学东京大学和国立研究所的教授和专家共12人次到广西大学访问讲学。还东京大学吉田忠雄教授(现为足利大学校长)、田村昌三教授二人被聘为广西大学客座教授。通过学术交流,增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双方现在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导师田村 昌三 教授和新 井充 教授的推荐下,刘雄民被邀请担任2004年日本安全工学会学术年分会会场主席,这不仅仅是国际化工学界对刘雄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有效提高了广西大学的知名度。

在刘雄民眼中,目前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2000年以前,对我来说,研究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方向。现在,研究方向比较明确:(1)天然产物,特别是广西特色林化资源的高效、高附加值的利用;(2)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

天然苯甲醛在自然界存在,是高级香水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但获取非常困难。刘雄民经过精心研发的专利产品——从蒜头果的果皮果肉提取的天然苯甲醛,用此方法可以提取到高纯度天然苯甲醛,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反应易控制、转化率高、产品质量好、易处理、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产品市场前景好,中试成本核算表明,经济效益显著。

身兼数职的刘雄民始终把科研放在首位。在“ 教授、 老师、刘院长”这几个称谓中,他最喜欢的是“ 老师”这个称呼,因为“老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能够使他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态去求索。(杨粒彬 王楠楠)

专家简介:

刘雄民,男,1960912日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含能材料(调整后为化学工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广西千百人才工程层次人才,广西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分析测试协会理事,日本安全工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有:林产生物化学加工、天然产物化学和安全工程。

讲授课程:森林副特产品利用 专业英语 天然树脂生产工艺学 香料工艺学。

上一条:耕耘蔗糖 收获甜蜜——记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刘慧霞
下一条:科研中的领路人 教学上的改革者——记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韦平

关闭

 
· 致广西大学归国留学人员的倡议书
· 致全校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倡议书
-更多-

广西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广西南宁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行政办公楼四楼
电话:0771-3232141     邮编:530004    Email:
gxut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