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部(在运行)
 首页 | 部门介绍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无党派人士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学归国人员 | 港澳台侨 | 民族宗教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民主党派>>民盟>>正文
 

回忆我的父亲徐君慧

文章来源:李欣广   作者: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0 15:58:56  阅读:

 

商学院 李欣广

我的父亲 君慧本名李子英,他出生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而我出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我有时想,这一年月的巧合不正是隐含着一个天理吗?没有父亲就没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说我能够作为新中国成长的见证人的话,我父亲就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解放与幸福的时代见证人。

    父亲是 “广西著名作家、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民盟盟员”。而他的人生起点,却是在饥寒中挣扎的贫苦孩童。他是四川合江县尧坝人,1921年正月生于家乡城镇贫民家庭。他幼小的时候,家里只能靠我爷爷作裁缝、打短工为生,生活艰辛、家境艰难。父亲却天性爱好学习,读到初中一年级,尽管成绩优异,但再也无法上学了。作为贫苦少年,父亲在13岁时离家到了泸州的“宝元通”商店当学徒。这是当时信仰圣西门、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信徒开办的商店,想通过某种“社会主义实验”来改造社会。父亲在这里不仅有了认识社会不平等的某种理念,也获得了业余读书的好机会。商店老板支持学徒读书,这也是他们实现其理想的方式。我父亲最爱读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书籍,他几乎将业余时间都用来贪婪地吸取中华文化的乳汁。他读书不仅是满足兴趣,还动手写故事。未成年时就向四川的一些报刊上投稿。这段岁月,父亲白天就像在工作的山岭上艰苦攀登,晚上却在读和写的文学海洋中忘我地游弋。那时,红军经过赤水,逼近川南。就像火种洒在布满干柴的大地上,中共地下党领导贫苦民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斗争此起彼伏,父亲参加了地下党的斗争活动,直到临近抗战的风雨。如果不是被拉壮丁打断了这一生活历程,父亲很可能就会走上在党组织内直接从事革命斗争的道路。

    父亲在川军经过短期的训练,队伍就开拔到南京抗日战争前线。他们到达南京时,正是惨烈空前的南京战场大溃败之时,‘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惨重,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父亲在九死一生中经过千难万险回到家乡,正是国破家散、民不聊生之时,父亲内心十分苦闷,为此他写杂文、散文、编故事,抒发自己的心情和憧憬,渐渐走进了文艺界。期间,父亲在云南路易·艾黎(新西兰进步人士)创办的工业合作社当过练习生,开始接触了当时的进步人士。在昆明与诗人罗铁鹰合办《真理周报》。在重庆时,他在艾芜支持下办《文艺垦地》。四十年代在四川重庆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同盟组织-中国民主同盟,拥护民盟最初的政治 “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的主张,19449月,民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同年10月,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94911月底桂林刚解放,父亲就参加军管会文艺工作。五十年代先后在广西人民出版社和广西文联工作。他的身影活跃在桂北山区、丘陵,兼任工作队与作家双重身份,写了许多宣传、演唱材料,宣传清匪反霸、歌颂土地改革、互助组与合作社。有许多农民朋友,成为他创作的灵感之源;也有许多同行,都像父亲一样,从拿武器、拿农具,到拿笔杆,最后成为广西的一代革命文艺新兵。

    1958年正直的父亲下放到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一人生中的政治挫折,却给了他难得的接触更多生活的机会。在这片老少边山穷的神奇土地上,埋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着深沉的革命传统、饱含着独特的山寨风情与大石山区奇观。他在过林场劳动,当过乡村小学教师,曾任社教工作队分队长,最后分配到县文化馆工作。这使他广泛地贴近了各族劳动群众,吸收了当地壮、瑶、仫佬、毛南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源泉。他广泛地结交了当年参加过红军和赤卫队的革命老人,沉浸在当年红色风暴的传奇中,成为“拔哥”事迹的热心传颂者。1977年春节,我到巴马看望父亲。他带领我从巴马步行到东兰,这是一次真正的红色之旅。我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寻访列宁岩、拜访韦拔群故居、凭吊反围剿战场、瞻仰魁星楼。父亲一路上对沿途的革命遗址如数家珍。夜里我们住进革命老人的吊脚楼。看到父亲与“老暴”(当地对有威望老人的尊称)促膝长谈的情景,我感受到父亲已经融进当地的父老乡亲情怀中。

    父亲命运曲折大半辈子,一生追求光明,手执拿着笔和书,情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是新中国火热生活的实践者与宣传员。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党拨乱反正的春风熏染下,他的创作积累,如同孕育成熟的果实绽放了。早年的革命经历使他在1978年-文艺春天刚刚降临到神州大地之时,出版了反映川南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澎湃的赤水河》。197912月他调入广西大学中文系,担任古典文学教师,他担起了教学、科研、创作三副重担。教学上写讲义、上课、指导学生写论文,为培育文化人才殚精竭力;我经常听到他在家里与造访的学生围绕文学问题高谈阔论,任由知识沁润学生的心田。科研上写出一系列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学术专著,如《中国小说史》、《聊斋志异纵横谈》、《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古典小说漫话》、《中国历代文字之祸》、《中国历代宫闱之祸》、《简明历代官制》、《谈小说的写作技巧》、《中国古神话》等,以及主编工具书《实用分类典故辞典》。创作上写作出版了《武林春梦》、《庄妃传》、《辽东恨》等6部长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短篇小说集,以及有民间文学《桂林山水传说》、游记《西出阳关》等。

    父亲晚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春风沐浴下,他的文化奉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盟广西大学支部委员。后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退休后仍然广泛参加社会上的历史文化学术活动。在中国大地上、盛世阳光下,他得以跟同仁评《红楼》、品《水浒》、咏《三国》、论《西游》,议《歧路灯》,一派指点文坛、舒展才华的气势。父亲为人坦荡正直,唯一遗憾的是,他尚有一批作著被出版界视为“不时尚”。世事变迁,他感到“代沟”正在悄然而至。

    父亲走了,他给抚育他的祖国留下了十分可观的文化财富,他不但在纪年上是跨世纪的人,也是中国时代变迁上跨世纪的见证人。几年前他的一首诗,大概可以表达他最后的心情吧:

又把新桃换旧符 举杯欢庆祝屠苏

昌隆国势雄欧美 富裕民生想葛无

老有所归娱晚景 幼皆有托绝衰孤

陶然醉舞薰风里 梦醒谁书行乐图

北辰斗柄又回寅 学府容颜再一新

绎帐弦歌融烛泪 杏坛琴瑟见师心

溶溶化雨阔桃李 习习东风育杰英

借问园丁何所愿 门墙弟子尽冰青

雨雪风霜七十年 几经桀日与尧天

每逢寒夜怀松柏 偶值清时泣杜鹃

敢道黄忠刀不老 惟嗟亷颇饭徒兼

春光又及天涯绿 伏骥犹堪供策鞭

20091120

上一条:民盟国庆活动
下一条:民盟活动

关闭

 
· 致广西大学归国留学人员的倡议书
· 致全校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倡议书
-更多-

广西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广西南宁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行政办公楼四楼
电话:0771-3232141     邮编:530004    Email:
gxutzb@163.com